助力教育

助力教育欠发达。

我的中学阶段是在一个城镇中学完成的。这个地方的教育水平并不是那么发达,大部分老师的教育思想都是非常落后的:成为小镇做题家,然后考上好大学,其余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是有害的。

与其抱怨环境的不平等,不如尝试去改善当下的环境。

学习

0118

没有配套的教学理念,是培养不出人才的。对此,我发起了暴风计划——以“发展自主性,激发主动性”为核心, “量化成果,共同比较”为方法,独具特色的作业监督制度。促使同学注重平常的努力,创造富有激情的氛围;并注重形成完备而公正的评价标准,让人心服而有所行动。

0132

在高中快开始时,我们可以选择一门竞赛学科作为自己的课余学习方向。我曾经很想学习信息学竞赛,但是我所在的学校(或者说整个地区)并没有经验丰富的竞赛教练,找到几位信息老师都表示不愿意教授编程相关的知识。无奈,我也只能选择数学和物理作为我的竞赛方向。当然,天道未必酬勤,至少如果天时地利均没有的时候会发生这样的情况——我在唯一的一次数学高联复赛中因为身体原因,二试卷子上没有写出几个字出来,在当年所有同校参加数学竞赛的人中排名倒数第一。反而在物理竞赛中发挥相对正常——虽然也比较差,但毕竟我也没有花这么大的精力在物理上。当然,对我而言最有鼓舞的,还是高三上学期试了一把市里的信息竞赛初赛,考试前看了两天《C Primer Plus》,就拿了个市三,虽然我可能是我那个考场清一色C++考生中的唯一C选手。

0141

英语是我学了很久的东西,虽然现在跟别人相比差的还是挺远的,但是在那个学校里还是数一数二的。由于我们这些竞赛生有些时间就会去其他城市参加培训,提前(相比于进入大学)发现了他们的英语水平很高,以及顺带听了个英语讲座,点醒了我们。意识到英语课上课只是讲讲题目怎么做是不行的,反映给老师后却也不太愿意去改变已经延续了十年的教学方法。我作为她的助教就打算在自己的 show time——每周三次晚自习放英语听力后,讲十分钟的英语课外知识,扩展大家的知识面,这样四舍五入一下,我也算是一个三年高中英语讲师了。

社团

我入学这个中学时,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,学校内的学生组织已经绝迹。高中时新官上任后才有加入社团的机会。

0113

我首先加入的是学校里的广播站,入选英语板块广播员。开始英语板块也是让小镇学校里的同学重视口语的问题,顺带练习听力,为全校同学提供了一个英语展示的平台,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赞许。我因为家庭压力在广播 10 个月后被迫换届,该板块又存活了一年。虽然我已不是广播员,但是我得到了一个定期向高三各班级统一播放英语听力的工作,因此也得到了稍微指导下一届广播员的机会。虽然我毕业之后就因为没有接班人而关闭,但是却也至少培养出了一名同学对于英语的兴趣,她将其作为了自己今后的事业发展方向。

0102

然后参加了北京交通大学的高校科学营,见到了那群非常亲切可爱的志愿者团体。他们带领我们在学校和北京城内的博物馆参观,组织非常有趣的集体活动,让我们结识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。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志愿者,当年就勉励我们认真学习,说自己高考时发挥失误,只能现在奋发图强,果然,他后来考研进入了北大,对我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鼓舞。这些志愿者甚至在他们两年后毕业之时,也不忘我们这群曾经被带过的同学。看到了他们非常深厚的友谊,以及当年将要离开时的情真意切,我也憧憬着以后拥有类似的大学同学。

0121

我把这段经历做成视频后,被摄影社的社长发现了,邀请我进入摄影社制作视频。我成为了技术组的唯一一人,也自封技术组长。两年的元旦,都会独自一人剪大半个月录像,第一年的录像让我们学校名声大噪,得到了广泛的传播,曾经也在校长办公室里得到了校长的肯定。遗憾的是,没有人愿意跟我干,高考之前我还要自己剪视频,后来这项技能失传了。毕业后,还是有人接下了后期的工作,后来他选择成为了艺术生,也会顺便提高自己的视频技术,进入大学后也是成为了一个社团的视频能手。

我们这些搞竞赛的也会组成一个社群,为了更方便地接触优质资源,我们把竞赛网课搞过来,在一个十平米的小出租屋里,放映在一个小笔记本屏幕上,十几个人围在一起看得津津有味。出去学习的时候,也会住在一起。平时也会找一个灰尘遍布的空教室里自习竞赛知识,一起奋斗……

这些社团,因兴趣而聚。我不仅能和很强的人一起交流,也可以和学习可能一般但是思想有趣的人一起合作,跨越了班级的界限,探索学习之外的事物,说不定就成了未来发展的动力。这是很多城镇式的“填鸭式”教育所做不到的。